K-means聚类算法详解:步骤与应用
需积分: 50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4.18MB PPT 举报
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无监督的机器学习算法,其目标是将数据集划分为预先未知的、紧密且独立的k个簇,通过不断迭代优化来寻找最佳的簇中心。以下是K-means算法的主要步骤:
1. 初始化:首先,选择一个随机的初始阶段,利用0到1之间的随机数生成一个k×n的隶属矩阵U,其中k是簇的数量,n是数据点的数量。这些值应满足每个数据点被分配到一个簇的约束,通常使用K-means++策略来提高初始中心点的选择质量,以降低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性。
2. 计算聚类中心:根据当前的U矩阵,对于每个簇j,计算该簇所有数据点的均值作为簇的中心点cj,即μKj = (1/n_j) * Σxi * rnk(i,j),其中n_j是簇j中的数据点数量。
3. 重新分配数据点:对于每个数据点xi,找到其与所有簇中心的欧氏距离,并将其分配到最近的簇,即rnk(i,j) = 1如果xi与cj的距离最小,否则rnk(i,j) = 0。
4. 更新聚类中心:根据当前数据点的归属,重新计算每个簇的新中心μKj。
5. 迭代:重复步骤3和4,直到簇中心不再改变,或者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或者簇中心的移动幅度小于某个阈值。
K-means算法的优点包括:
- 简单易懂:算法流程直观,易于实现和解释。
- 高效:在计算成本方面,对于大数据集,其线性时间复杂度O(nkt)使得它相对快速。
- 适用广泛:常用于客户细分、图像分割、文本挖掘等领域。
然而,K-means也有一些局限性:
- 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不同的初始中心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K-means++能缓解这个问题。
- 依赖于簇的形状:K-means假定簇是球形的,对于非凸形状的簇可能效果不佳。
- 对噪声和异常值敏感:算法可能会将噪声或异常值误判为簇的一部分。
为了评估K-means的性能,可以考虑内部评估指标如轮廓系数或Calinski-Harabasz指数,以及外部评估指标如通过已知类别对比进行的精确度、召回率等。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聚类算法(如DBSCAN、谱聚类)和特征选择来提升效果。Python中的Numpy库提供了方便的数据操作和计算支持,使得K-means算法在实际编程中变得可行。
2024-05-30 上传
2024-09-05 上传
2020-08-28 上传
2024-10-03 上传
2024-05-30 上传
2022-11-29 上传
2022-09-23 上传
2024-09-01 上传
xxxibb
- 粉丝: 21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正整数数组验证库:确保值符合正整数规则
- 系统移植工具集:镜像、工具链及其他必备软件包
- 掌握JavaScript加密技术:客户端加密核心要点
- AWS环境下Java应用的构建与优化指南
- Grav插件动态调整上传图像大小提高性能
- InversifyJS示例应用:演示OOP与依赖注入
- Laravel与Workerman构建PHP WebSocket即时通讯解决方案
- 前端开发利器:SPRjs快速粘合JavaScript文件脚本
- Windows平台RNNoise演示及编译方法说明
- GitHub Action实现站点自动化部署到网格环境
- Delphi实现磁盘容量检测与柱状图展示
- 亲测可用的简易微信抽奖小程序源码分享
- 如何利用JD抢单助手提升秒杀成功率
- 快速部署WordPress:使用Docker和generator-docker-wordpress
- 探索多功能计算器:日志记录与数据转换能力
- WearableSensing: 使用Java连接Zephyr Bioharness数据到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