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IEEE802与Ethernet:从协议到物理层
需积分: 0 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7
收藏 89KB PDF 举报
"本文将深入探讨以太网(Ethernet)的相关知识,包括Ethernet 2协议版本和IEEE 802标准。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以太网标准,如802.3、802.4、802.5等,并讨论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功能和分层结构。"
以太网(Ethernet)是局域网(LAN)中最常见的通信协议,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在1970年代共同开发。最初以Ethernet 2协议版本推出,它定义了物理层(Physical Layer)和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标准,为局域网中的设备提供了通信规范。
IEEE 802是一系列由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制定的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其中802.3是针对以太网的标准,采用了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机制,确保多个设备在共享介质上公平地访问网络。802.3标准涵盖了从最初的10Mbps以太网到现代的千兆以太网(1000BASE-T)和万兆以太网(10GBASE-T)等各种速率。
除了802.3,还有其他802标准,如802.4 Token-Bus,它采用令牌传递机制来控制网络访问;802.5 Token-Ring,同样使用令牌但以环形拓扑结构工作;802.6则是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标准,用于城域环境。此外,802.9是异步传输模式(ATM)以太网,802.11涉及无线局域网(WLAN),802.12是100VG-AnyLAN,而802.12和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则提供高速连接。
在数据链路层,根据IEEE 802标准,它被划分为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AC)。LLC子层负责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兼容性,如TCP/IP、IPX/SPX等。MAC子层则负责管理物理层与LLC之间的通信,包括帧的封装、地址解析和介质访问控制策略,如CSMA/CD。
以太网的物理层(PHY)包括了不同的电缆类型,如10Base5(粗同轴电缆)、10Base2(细同轴电缆)和10BaseT(双绞线),这些都属于早期的以太网标准。现代的以太网通常使用双绞线(如10BaseT、100Base-TX、1000Base-T)或光纤(如1000Base-SX、1000Base-LX)。
网络适配器(Network Adapter)是连接到计算机并实现以太网通信的关键设备。它包含接口、逻辑控制、封装/解封装、编码/解码以及收发器功能,负责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同时与上层协议如TCP/IP进行交互。
以太网及其IEEE 802标准在现代网络通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们不仅定义了物理介质的连接方式,还规定了如何在共享介质上高效、公平地传输数据。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太网不断演进,支持更高的速度和更复杂的网络架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带宽需求和网络性能要求。
2020-12-23 上传
2022-12-16 上传
2021-10-30 上传
2022-07-13 上传
2022-09-23 上传
2011-04-08 上传
2012-12-01 上传
2021-10-04 上传
2020-05-12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