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地下开采过渡期生产规模模糊优化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01MB PDF 举报
"露天矿山转地下开采过渡时期生产规模的模糊综合优化 (2011年)"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由于资源枯竭或其他经济、环境因素,常常需要从露天开采转变为地下开采。在这个过渡时期,合理确定生产规模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饶运章等人在2011年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优化方法,用于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他们强调了过渡时期生产规模确定的复杂性,因为这涉及到多种相互关联的因素。他们选择了五个关键评价指标,包括: 1. 矿山总投资:这是评估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基础,涵盖矿山建设、设备购置、技术改造等费用。 2. 经营成本:包括开采、运输、人力、能源等日常运营成本,这些成本直接影响矿山的盈利水平。 3. 净现值(NPV):衡量项目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现金流折现后的总价值,是评估投资回报的重要工具。 4. 矿山服务年限:矿山的寿命决定了投资回收的时间窗口,合理的生产规模应考虑到矿山剩余可开采年限。 5. 增加就业人数:矿山的生产规模还与社会经济效益相关,如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理论,饶运章等人构建了一个模糊数学模型,以处理这些评价指标之间的不确定性。模糊数学能够处理不精确或不确定的数据,适合处理此类多因素、多层次的决策问题。他们将各指标转换为模糊集,通过隶属函数描述每个指标对生产规模的模糊关系,然后进行模糊合成,得到一个全面反映生产规模优劣的模糊评价值。 利用这个模型,矿山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适应不同的目标和环境条件,从而找出过渡时期的最优生产规模。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浪费,或者生产规模过小影响经济效益的问题。 该研究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估过渡时期的生产规模,为矿山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