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协议详解:内部网关协议与距离矢量算法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23 11 下载量 18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7 收藏 73KB DOC 举报
"RIP 网络协议详解"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内部网关协议(IGP),适用于在自治系统(AS)内部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它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由施乐公司于70年代开发,最初作为XNS协议簇的一部分。RIP的主要特点是它通过广播方式定期更新路由信息,并以跳数(hops count)作为路径长度的度量标准。 1. 距离矢量算法 距离矢量算法是RIP的核心,其工作原理是网关定期广播其路由表,包含可以到达的网络和到这些网络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以路由器的数量计算的。当其他网关接收到这些信息后,它们会根据最短路径原则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初始路由表只包含直接连接的网络,距离为0。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周期性的广播,路由信息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2. RIP的工作机制 在RIP中,网络设备被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主动机(通常是网关)定期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而被动机(如主机)接收并根据这些报文更新自己的路由信息。这种广播通常限于相邻的网关,以提高效率。每个网关的路由更新间隔默认为30秒,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路径的跳数增加1。RIP设定的最大跳数为15,超过15跳的网络被认为是不可达的。 3. 路径选择与限制 RIP通过比较不同路径的跳数来选择最优路径,跳数越少,路径越短。如果存在多条具有相同跳数的路径,RIP遵循先入为主的原则,即先发现的路径会被优先选择。然而,RIP的一个显著限制是最大跳数限制,这可能导致网络设计时必须考虑避免形成环路,同时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4. 路由中毒与抑制机制 为了防止路由环路,RIP引入了路由毒化(Route Poisoning)和水平分割(Split Horizon)策略。当一条路径被认为不可达时,发送者会将该路径的跳数设置为16,以通知其他网关这条路径不再可用。水平分割则禁止网关将其学到的路由信息再广播回原始来源,进一步帮助消除环路。 5. 滚动更新与触发更新 RIP使用滚动更新策略,每次只更新部分路由信息,以减少网络负担。然而,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RIP允许触发更新,即时广播新的路由信息,以快速响应网络状态的改变。 6. 算法的局限性 尽管RIP简单且易于实施,但其距离矢量算法的局限性在于收敛速度慢,且容易受到路由环路的影响。因此,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更高级的路由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和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等外部网关协议,逐渐取代了RIP在现代网络中的地位。 总结,RIP协议在早期互联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的设计基础——距离矢量算法,虽然简单易懂,但在大型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性能不足。尽管如此,理解RIP仍然是网络管理员和IT专业人士的基础知识,因为它有助于理解更复杂的路由协议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