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在SPI模式下读写SD卡原理与实现

需积分: 13 9 下载量 1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4 收藏 251KB DOC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SD卡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包括其工作模式、管脚定义、SPI模式下的操作以及MicroSD卡的特性。SD卡作为常用的存储设备,支持SD和SPI两种工作模式,其中SPI模式较为简单,适用于许多嵌入式系统。在SPI模式下,SD卡的主要管脚包括CLK(时钟信号),CMD(命令和回复线),以及DAT0~3(数据线)。SD卡通过命令来控制读写操作,命令由6个字节构成。MicroSD卡是SD卡的小型化版本,协议保持一致,但在操作SD卡时,通常不涉及FAT分区表的处理,以节省程序代码和内存资源。" SD卡,全称为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是一种设计用于满足安全、容量、性能和环境需求的存储设备。它有SD模式和SPI模式两种工作方式,SPI模式常被嵌入式系统如STM32微控制器所采用。在SPI模式下,SD卡的通信涉及以下关键管脚: 1. **CLK**:提供时钟信号,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个命令或数据位,频率范围在0到25MHz之间,由SD卡的总线管理器自由产生。 2. **CMD**:双向线路,用于发送命令和接收响应,命令可以针对单个卡或所有卡,响应则来自选定的卡。 3. **DAT0~3**:数据线,用于数据的双向传输,可以执行多块或单块的读写操作。 SD卡的操作基于命令,这些命令通常包括6个字节,高字节在前。命令格式和具体参数参照SD卡规范。例如,读写操作、初始化序列等都由特定的命令触发。 MicroSD卡是SD卡的微型版,尺寸更小,但其协议与标准SD卡兼容。尽管尺寸小巧,其功能和操作方式基本保持不变。 在实际应用中,当使用单片机与SD卡交互时,通常不会直接处理FAT(文件分配表)分区信息,原因有两点:首先,处理FAT分区会增加程序的代码大小和SRAM的使用,这对于资源有限的便携式设备尤为重要;其次,即使不理解FAT分区,也能直接向SD卡写入数据,因为读写操作通常是在文件系统层面上进行,而非低级别的分区管理。 SD卡和MicroSD卡因其便携性、广泛兼容性和易用性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接口定义,对于进行有效的数据存储和读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