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损伤识别:基于柔度灵敏度的新方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84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10年由中山大学应用力学与工程系的杨秋伟、刘济科等人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的,标题为“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灵敏度方法”。文章探讨了一种基于结构柔度矩阵灵敏度分析的损伤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Neumann级数展开推导结构柔度矩阵对单元刚度损伤参数的灵敏度公式,进而构建损伤识别方程,并通过矩阵拉直运算将问题转化为线性方程组,以便求解各单元的损伤参数。作者指出该方法相比特征对灵敏度方法有明显优势,并通过一个桁架结构模型进行了验证。关键词包括损伤识别、模态参数、柔度和灵敏度。" 这篇研究论文深入研究了结构健康监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结构损伤识别。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模态参数的变化,如频率、振型等。然而,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利用结构柔度矩阵的灵敏度进行损伤识别。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Neumann级数展开计算结构柔度矩阵对结构内部单元刚度损伤的敏感程度,这可以量化损伤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首先,作者详细阐述了如何推导出结构柔度矩阵关于单元刚度的灵敏度公式。这是一个数学上的处理过程,涉及到微分和矩阵运算。这一公式为建立损伤识别方程提供了基础,使得可以明确地关联结构的损伤状态与柔度矩阵的变化。 接下来,论文提出了将矩阵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组的策略,这是通过矩阵拉直运算实现的。这种方法简化了求解过程,能够有效地计算出各个单元的损伤参数。相比特征对灵敏度方法,柔度灵敏度方法的优点在于它直接考虑了结构的整体柔度变化,而不仅仅是特征值(如频率)的变化,因此可能更加准确且全面地反映损伤情况。 在论文的实证部分,作者运用一个桁架结构模型来验证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的损伤情况并与理论结果比较,展示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样的验证为实际工程中的结构健康监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和应用结构损伤识别的柔度灵敏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扩展了结构健康监测的工具箱,也为未来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