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公司「濒死体验」与自愿审计:会计业绩、盈余管理的关联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6 收藏 674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探讨了中国ST公司在面临“濒死体验”时如何通过半年报自愿审计、盈余管理等手段实现“朽而不倒”的现象。通过对ST公司手工收集的半年报自愿审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T公司的会计业绩、盈余管理以及交易状态的改善与半年报自愿审计有显著的正向关联。这表明ST公司可能通过购买审计意见来提升会计业绩,进而改善其市场地位。"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杜兴强、杜颖洁和曾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那些被认为接近破产边缘的ST(Special Treatment,即特别处理)公司却能持续生存,甚至在困境中恢复活力。论文以ST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特殊的现象——半年报自愿审计,深入剖析了这一问题。 首先,论文提出了“濒死体验”这一概念,用以比喻ST公司面临的严峻生存状况。这些公司在财务状况严重恶化,被交易所实施特别处理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在市场中维持生存,显示出了异常的韧性。 其次,论文强调了半年报自愿审计的作用。不同于强制性的年度审计,ST公司选择进行半年报自愿审计,可能是为了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代理成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愿审计与ST公司的会计业绩改善、盈余管理程度下降以及交易状态的改善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自愿审计可能被ST公司用来展示其财务状况的改善,以吸引投资者的信心和支持。 再者,论文探讨了盈余管理在ST公司中的角色。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层为了特定目的而操纵财务报告的过程。ST公司通过盈余管理可能旨在制造更健康的财务表现,以满足监管要求,吸引投资者,或者避免进一步的负面市场反应。 最后,论文的结论指出,ST公司进行半年报自愿审计的主要动机可能是为了购买审计意见,从而提升会计业绩,最终改善其在资本市场的交易状态。这种行为虽然可能短期内帮助公司缓解困境,但也引发了关于审计独立性和市场公平性的讨论。 这篇论文为中国资本市场中的ST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视角,揭示了在面对生存压力时,公司如何通过自愿审计和盈余管理策略来维持生存。这一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性,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这类现象,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证据。同时,它也提醒了市场参与者,注意潜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