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分组加密算法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优化与设计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1 收藏 3.14MB PDF 举报
"李小泉的硕士论文《面向分组加密算法的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优化与设计》" 本文是李小泉在其导师孙伟锋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聚焦于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论文主要探讨了可重构阵列处理单元在分组加密算法中的优化与设计问题,旨在利用可重构系统的灵活性和高能效特性,以应对密码算法性能需求的增长。 论文首先介绍了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分组加密算法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安全需求的增加,这些算法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硬件实现方式往往难以满足这种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可重构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论文中,李小泉可能详细分析了可重构阵列的工作原理,比较了不同可重构架构的优缺点,并针对分组加密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定制化设计。这可能包括对特定加密算法如AES(高级加密标准)的硬件加速器设计,以及如何通过阵列的动态重构来提高加密和解密的速度和效率。 此外,论文可能还涉及到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可重构计算:这是指硬件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任务进行动态调整,以实现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2. 分组加密算法:如AES,这些算法将数据分成固定长度的块进行处理,是现代密码学中的基础。 3. 阵列处理器优化:可能涵盖了数据流优化、并行处理策略和存储访问优化等方面,以提高算法执行速度。 4. 设计方法:可能讨论了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进行设计,以及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进行仿真和验证。 5. 性能评估:论文可能通过实验和模拟,对比了优化前后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能量效率和面积效率等。 最后,论文遵循了东南大学的学位论文规定,包含了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确保了研究的原创性和后续的公开使用。 这篇论文对理解可重构技术在密码算法实现中的应用及其优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提升未来安全系统的设计效率和性能有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