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结构体变量初始化方法及历史背景

需积分: 22 1 下载量 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讲述了C语言中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方法,以及C语言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在C语言中,结构体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它允许将多个不同类型的变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体变量的初始化非常重要,因为它们通常在程序中作为数据存储单元使用,如例11.1所示,通过`{}`花括号和等号`=`来指定各个成员变量的初始值。 结构体变量初始化时,不能直接使用`scanf`函数一次性读入所有成员,因为这种形式不适用于结构体。例如,试图用`scanf("%d,%s,%c,%d,%f,%s", &student1)`来读取结构体变量的所有元素会导致编译错误。正确的做法是分别初始化每个成员变量,如`a.num = 10101, a.name = "LiLin", a.sex = 'M', a.addr = "123 Beijing Road"`。 C语言的历史背景对理解它的特性和发展至关重要。C语言起源于1970年的B(BCPL)语言,由美国贝尔实验室设计,用于UNIX操作系统。1973年,D.M.Ritchie在此基础上创造了C语言,增强了数据类型处理能力。随着1975年UNIX第6版的发布,C语言因其优势开始广受欢迎。1978年,《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出版,奠定了C语言的标准基础。随后,C语言经历了ANSI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如ANSIC(1983年)、87ANSI C(1988年)和ISO C标准(1990年),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之一。 学习C语言时,应注意不同编译系统的差异,因为它们可能实现的语言特性和语法有所区别。本书的讲解以ANSIC为基础,但读者应根据自己的编译环境查阅相应文档。 总结来说,这部分内容涵盖了C语言中结构体变量初始化的关键概念,以及C语言的起源、发展和标准变迁,对于理解和掌握C语言的基础知识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