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涝交替下水稻抗折力调控策略与机理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783KB PDF 举报
该篇论文《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抗折力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发表于2014年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5卷第3期,由杨静晗、郭相平、杨骕和王振昌等人合作完成。他们通过盆栽实验,着重研究了水稻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遭遇旱涝交替胁迫后对其细观结构(宏观层面的细胞组织)、微观结构(如维管束的特征)以及茎秆物理性状(如茎粗、叶鞘厚度)和抗折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的茎粗度和叶鞘厚度并无明显的正向关联,这意味着这些因素并非直接影响抗折力的重要因素。然而,大维管束的数量与抗折力呈现正相关,说明维管束的发达程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茎秆的支撑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拔节期,轻度的旱涝交替胁迫有助于提高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这对增强水稻的抗折力具有显著效果。然而,过度的重度旱胁迫反而无助于提升抗折力,这表明灌溉管理的适度控制至关重要。 在分蘖期,尽管干旱胁迫导致大维管束面积增大,但整体而言,这种改变并未明显增强水稻的抗折能力。因此,作者建议在蓄水控灌的农业模式下,尤其是在水稻拔节期,应当适当地控制旱涝交替的程度,以达到比传统浅水勤灌更优的抗倒伏性能。 这篇论文不仅提供了关于水稻在特定生长阶段对干旱和洪水交替反应的定量数据,还探讨了这种胁迫对植物生理和形态结构的动态响应机制。这对于农业生产实践中的水资源管理和作物耐逆性改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了解和利用这些机理,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确保作物产量和品质不受或少受环境压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