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数据结构实验:六种排序算法实现与过程演示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8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204KB DOCX 举报
本次实验是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的数据结构课程的一部分,针对本科生进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基础排序算法的实现思想,包括选择排序、冒泡排序、插入排序、按名次(计数)排序、快速排序以及归并排序。实验要求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Visual Studio 2017开发工具进行编程。 实验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1. **创建排序类**:学生们需要设计一个通用的排序类,该类应该具备上述提到的六种排序算法的操作方法。这需要对面向对象编程有深入理解,如何封装算法逻辑,并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供用户调用不同的排序策略。 2. **展示排序过程**:在每种排序算法的实现中,要确保能够显示排序的中间过程。这意味着在每次比较和交换元素后,都要实时更新并显示当前数组的状态,让学习者直观地理解排序算法的工作原理。 实验的具体步骤可能如下: - 定义一个基类,包含排序算法的抽象方法,如`sort()`,并在派生类中实现不同排序算法。 - 在`selectSort()`函数中,通过嵌套循环寻找未排序部分的最小值,然后与当前位置的值进行交换,同时在每次交换后更新输出数组状态。 - 对于其他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会涉及到两层循环,外层控制遍历次数,内层比较相邻元素并交换;插入排序则是将每个元素逐个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正确位置;快速排序则通过分治法,选择一个基准值进行划分;归并排序则是将数组一分为二,递归地排序后再合并。 实验学时为60分钟,两次实验日期均为2018年10月5日,强调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式,通过实际编程来巩固理论知识。实验的硬件环境都是笔记本电脑,软件环境为Windows 10操作系统搭配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 总结来说,这次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技能,特别是对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实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调试和优化代码的能力,以及利用IDE进行程序开发的实践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