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计算机病毒:工作原理与分类

需积分: 43 2 下载量 16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993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蠕虫病毒的触发机制以及计算机病毒的工作原理,包括其传染过程、种类和特点。 蠕虫病毒的触发性是指病毒程序内置了一个时间判断条件,通常通过时间函数如 `x=time()` 来获取当前系统时间,并与预设的时间点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时间与预设的触发时间点匹配,如 `x=xx.xx.xx`,那么病毒将执行其恶意代码。这种触发机制使得蠕虫病毒能够在特定时间激活,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爆发,对网络和系统安全构成威胁。 计算机病毒的工作方式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驻入内存:病毒首先会尝试将自己的代码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于快速响应系统活动并感染其他程序。 2. 判断传染条件:病毒在内存中运行时会检查特定条件,如是否满足触发时间、是否找到合适的宿主程序等。 3. 传染:当条件满足时,病毒会将自身的代码插入到正常程序中,使这些程序成为被感染的载体。 计算机病毒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类型: - 引导型病毒:感染计算机的启动扇区,使得每次开机都会激活病毒。 - 文件型病毒:主要感染可执行文件,通过附着在程序中进行传播。 - 混合型病毒:结合了引导型和文件型病毒的特点,既感染启动扇区也感染文件。 - 宏病毒:利用文档中的宏语言来实现自我复制,常见于Microsoft Office文档。 - Java病毒:利用Java平台的特性进行传播。 - 网络病毒:通过网络传播,如电子邮件、文件共享等。 - 脚本病毒:基于脚本语言,如JavaScript或VBScript。 - PE病毒:感染Windows下的PE(Portable Executable)格式文件。 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正常程序具有明确的功能,以文件形式存在,而病毒通常没有独立的文件名,潜藏在其他程序中。 2. 正常程序由用户主动执行,而病毒则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运行,自我复制并可能进行破坏行为。 3. 病毒会抢占系统资源,影响合法程序的运行,并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 传统计算机病毒还可以根据攻击目标进行分类,如攻击微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的病毒,或针对特定操作系统如DOS、Windows、UNIX或OS/2的病毒。此外,病毒还按传播媒介分为单机病毒和网络病毒。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触发性、工作原理和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防范和应对病毒攻击,保护个人和组织的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