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计算机网络第三次作业:路由算法与子网计算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19 收藏 1008KB PDF 举报
本次提供的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三次作业包含了一系列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问题,主要考察了路由协议、IP地址理解和子网划分等核心概念。 第1题考察了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路由协议的路由算法选择,BGP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它采用的距离矢量算法(D-V),即通过交换路由信息更新来动态计算最佳路由。 第2题涉及的是IPv4地址的子网容量计算。一个/28的子网,意味着网络前缀有3个比特用于子网标识,剩余24个比特用于主机标识,因此可以容纳的主机数为 \(2^{24-3} = 2^21 = 2048\),但因为主机号通常不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实际主机数是 \(2048 - 2 = 1022\),选项中最接近的是14。 第3题要求确定一个C类地址子网的子网掩码。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如果进行了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会变长,但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细化的信息,这里假设是标准的C类子网,答案应该是255.255.255.0。 第4题对比了两种路由协议RIP和OSPF的路由算法。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使用距离矢量算法(D-V),而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通常采用链路状态算法(L-S)。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早期版本的RIP确实使用D-V,但现代RIP版本(RIPv2)已经支持距离向量和触发更新,所以实际答案可能是L-S,因为OSPF的典型实现是链路状态。 第5题涉及路由器路由表的使用。根据给出的路由表,当接收到目标地址为202.120.33.57的数据包时,由于该地址在202.120.34.64的子网范围内,但不在本路由器的子网中,根据子网掩码判断应该通过下一跳(下一跳为路由器R2)转发。 第6题同样是对路由器路由表的分析,但没有提供完整表格,无法直接判断收到特定目的地址时的转发路径。需要完整的子网号、子网掩码和下一跳信息才能做出决定。 以上就是本次作业部分问题的知识点概述,它们涵盖了BGP算法、子网容量计算、子网掩码理解、路由协议的算法选择以及路由器路由表的使用。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需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原理,并能灵活应用到具体的网络配置和路由策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