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发展史:从B语言到C++,详解关键特性与应用

需积分: 9 15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241KB PPT 举报
C语言概述 C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计算机软件开发面临一个挑战:系统软件的编写通常依赖于低级的汇编语言,虽然它能直接控制硬件,但可读性和移植性较差;另一方面,高级语言如FORTRAN或COBOL虽然易于理解和维护,但在处理底层硬件操作时显得力不从心。这种矛盾促使人们寻求一种能够结合汇编语言灵活性与高级语言易用性的新型编程语言。 1. C语言的诞生与B语言的关系 C语言起源于B语言(BCPL),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70年推出。B语言主要用于编写早期的UNIX操作系统,最初在PDP-7计算机上实现。B语言的成功促使D.M. Ritchie在1973年对其进行改进,创造了C语言。C语言吸收了B语言的优点,同时解决了汇编语言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增强了代码的可移植性。 C语言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程序的编写,使得程序员可以更容易地进行系统级编程,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底层控制能力。C语言的诞生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系统软件开发的一个新阶段。 2. ANSI C标准 随着C语言的广泛使用,80年代初,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ANSI)认识到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的必要性。ANSI于1989年发布了ANSI C标准,这个标准规范了C语言的语法、库函数以及编译器的行为,极大地推动了C语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其成为全球通用的编程语言之一。 C语言的特点包括: - 结构化:C语言强调清晰的结构,提供了函数和模块化的编程概念。 - 面向过程:C语言的核心是过程调用,程序员可以直接操作内存,实现底层控制。 - 运行效率高:C语言接近机器语言,编译后的程序运行速度快。 - 可移植性:尽管起源于特定平台,但通过标准库和适当的编译器调整,C程序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运行。 学习C语言的关键在于理解其基本结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利用其特性来编写高效且可维护的程序。学习方法包括系统学习知识点、通过大量练习模拟题来巩固理论,以及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对C语言执行过程的理解。掌握C语言不仅有助于软件开发,也是深入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