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K-means蚁群聚类算法:解决收敛速度与全局最优问题

1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205KB PDF 举报
"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means蚁群聚类算法,旨在解决传统K-means算法和蚁群聚类算法在迭代后期可能收敛于非全局最优解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算法的分析,作者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新的策略来改善这一状况。在每次迭代结束时,算法会随机选取一个或多个簇,并从这些簇中选择信息素值最低的节点进行变异操作,将选定节点转移到其他簇。通过计算评价值来判断变异是否有利于聚类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改进算法在F值的平均值和最差结果上均优于原算法,有效地缓解了早熟和非全局最优的问题,但增加了算法的运行时间。" 详细说明: K-means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方法,它通过迭代更新簇中心来将数据划分到最近的簇中。然而,K-means算法的缺点是它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蚁群聚类算法(Ant Colony Clustering Algorithm, ACO)则是受到蚂蚁寻找食物路径启发的优化算法,通过信息素的累积和蒸发来逐步形成最佳路径。在聚类问题中,ACO可以寻找更优的聚类结构,但其收敛速度较慢。 本文中提到的改进算法结合了K-means和ACO的优点,首先用K-means快速得到初始聚类中心,然后利用ACO进行精细化聚类。为了解决K-means和ACO的局限,作者引入了变异操作。在每次迭代结束时,不仅依赖于信息素,还会随机选择一些簇并选取其中信息素最低的节点进行变异,将其分配到其他簇。通过比较变异前后的聚类质量来决定是否接受这次变异,这样可以避免算法过早收敛到局部最优并提高全局搜索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策略提高了聚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尤其是在F值(评价聚类性能的一个指标)的平均和最差情况下,表现优于原始算法。然而,由于加入了变异操作,算法的运行时间有所增加。这提示我们在优化聚类效果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算法的效率。 该研究提供了一个优化聚类性能的新思路,通过结合K-means的快速初始化和ACO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及引入变异操作来克服两者的不足。这对于实际应用中的数据挖掘和聚类任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