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AM编程技术在PLD可重构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0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211KB PDF 举报
"基于SRAM编程技术的PLD核心可重构电路结构设计" 本文探讨了在可编程逻辑器件(PLD)领域中,如何利用SRAM编程技术改进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以适应动态可重构的需求。CPLD通常在处理组合逻辑复杂的任务如复杂状态机和译码电路时表现优越,但其基于EEPROM的编程技术并不适合频繁的动态重构。因此,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RAM的可重构电路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以2.5V、0.25μm CMOS工艺实现,并且在功能上与传统的P-Term和可编程互连线结构相当。 传统的CPLD使用EEPROM编程,虽然能够实现固定逻辑功能,但不支持频繁的在线重构,这限制了其在需要灵活配置的应用中的使用。相比之下,SRAM编程技术允许快速的配置更改,适合动态可重构系统。新的设计通过SRAM实现了对功耗和速度的可编程控制,即用户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调整电路性能,同时减少了编程数据量,降低了50%,从而提高了重构效率。 在动态可重构系统中,采用这种新型结构的PLD相对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有优势,尤其是在实现可重构的复杂状态机和译码电路等功能时。FPGA通常使用基于SRAM的查找表(LUT)结构,虽然灵活性高,但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可能不如优化后的CPLD结构高效。 PLD的发展历程中,从EEPROM到SRAM的技术转变,以及从Antifuse到SRAM的演变,反映了对更高编程灵活性和更快重构速度的需求。SRAM技术的引入不仅提升了CPLD的重构能力,也使得CPLD在特定应用中能与FPGA竞争,提供了新的设计选择。 这篇研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CPLD设计,它利用SRAM编程技术克服了传统CPLD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动态可重构系统中的应用,能够提供更高效、灵活的解决方案。这一进展对于推进PLD在嵌入式系统、通信、计算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