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掺杂SnO2纳米纤维的最优气敏性能与8at%掺杂浓度
需积分: 9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269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传感技术学报》第24卷第5期,主要探讨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聚乙烯醇(PVA)和SnCl2・2H2O复合前体中成功合成纯SnO2和Ag掺杂SnO2纳米纤维的过程。作者是来自郑州大学的宁玲玲、贾建峰、赵明岗、王新昌和李欣坚,他们在实验室物理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
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研究人员将PVA和SnCl2・2H2O混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复合溶液。随后,这个溶液被转化为纳米纤维,经过700℃的热处理,得到了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SnO2纳米纤维。这一过程展示了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形成高度有序的微纳米尺度结构的重要性。
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聚焦在Ag掺杂对SnO2纳米纤维的气敏性能影响上。实验结果显示,Ag的掺杂显著提高了SnO2纳米纤维对C2H2气体的敏感性。具体来说,当Ag掺杂量达到8at%时,SnO2纳米纤维表现出最佳的气敏特性。在C2H2气体浓度为5000 ppm、测试温度为200℃的条件下,该8at%Ag掺杂SnO2纳米纤维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166.27,显示出其优异的气体检测能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g作为掺杂物对提高SnO2纳米纤维传感器性能的作用,还提供了优化气体传感器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这样的工作对于开发高性能的气敏传感器,特别是在工业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静电纺丝技术因其低成本、易于操作和可控性强等特点,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纳米传感器规模化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篇论文在纳米材料科学和传感器技术领域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展示了Ag掺杂SnO2纳米纤维在气体传感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并为后续研发提供了实用的工艺参数和性能基准。
115 浏览量
115 浏览量
2021-05-18 上传
2021-05-21 上传
2021-08-29 上传
2021-09-09 上传
2021-09-25 上传
1072 浏览量
2025-04-02 上传
2025-04-02 上传

weixin_38586279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Struts2表单处理技术及源码解析
- 构建省市三级联动数据库SQL版指南
- Java实现的IE7风格浏览器功能概述
- 局域网内服务器与客户端控制方法
- 深入解析Delphi网络通信协议及其应用实践
- WSCC便携版:管理与执行系统工具套件的新选择
- 探索ASP.NET 4.5高级编程:VB.NET实战详解
- CSS技术在新文化杂志简历设计中的应用
- OpenGL实现键盘控制长方体旋转及纹理贴图
- C#实现DES-CBC模式加解密与Base64编码技术教程
- VC类教程:如何实现磁盘分区与图标显示功能
- 仿QQ网页聊天界面代码包:完整功能体验
- Appworks School iOS远程学习作业解析
- Protel DXP电路设计:初学者指南及PCB板文件下载
- 深入解析SOCKET压力测试工具及源代码
- 高通平台gc0310前置摄像头驱动验证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