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掺杂SnO2纳米纤维的最优气敏性能与8at%掺杂浓度
下载需积分: 9 | PDF格式 | 269KB |
更新于2024-08-10
| 198 浏览量 | 举报
该研究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传感技术学报》第24卷第5期,主要探讨了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在聚乙烯醇(PVA)和SnCl2・2H2O复合前体中成功合成纯SnO2和Ag掺杂SnO2纳米纤维的过程。作者是来自郑州大学的宁玲玲、贾建峰、赵明岗、王新昌和李欣坚,他们在实验室物理与工程学院的研究团队。
首先,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研究人员将PVA和SnCl2・2H2O混合,形成可溶于水的复合溶液。随后,这个溶液被转化为纳米纤维,经过700℃的热处理,得到了具有连续多孔结构的SnO2纳米纤维。这一过程展示了静电纺丝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特别是对于形成高度有序的微纳米尺度结构的重要性。
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聚焦在Ag掺杂对SnO2纳米纤维的气敏性能影响上。实验结果显示,Ag的掺杂显著提高了SnO2纳米纤维对C2H2气体的敏感性。具体来说,当Ag掺杂量达到8at%时,SnO2纳米纤维表现出最佳的气敏特性。在C2H2气体浓度为5000 ppm、测试温度为200℃的条件下,该8at%Ag掺杂SnO2纳米纤维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达166.27,显示出其优异的气体检测能力。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Ag作为掺杂物对提高SnO2纳米纤维传感器性能的作用,还提供了优化气体传感器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这样的工作对于开发高性能的气敏传感器,特别是在工业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静电纺丝技术因其低成本、易于操作和可控性强等特点,也有可能成为未来纳米传感器规模化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篇论文在纳米材料科学和传感器技术领域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展示了Ag掺杂SnO2纳米纤维在气体传感应用中的潜在价值,并为后续研发提供了实用的工艺参数和性能基准。
相关推荐










weixin_38586279
- 粉丝: 2

最新资源
- VS2017下QT5.12.6扩展插件安装指南
- C++实现的校园导游程序设计与课程报告
- 1.3版最新工具:支持多数据库的自动生成实体类与SQL
- C#封装OCI.dll实现无需Oracle客户端的数据操作
- S函数在感应电机模型中的应用与MATLAB仿真
- 探索无线工具包无线通信管理功能
- 注解简化findViewById与setOnClickListener操作示例
- DBF Comparer 1.02 Beta版发布,数据库差异比较工具
- 使用VC++实现录音功能的简单教程
- CS架构下的基础多人聊天室实现
- 全FLASH网页制作与ActionScript教程详解
- Ch GMP开源包:无需编译即可在Ch中解释执行GMP库函数
- Eclipse 4.2与Android Studio 2.2官方汉化包下载
- 中文繁简通:高效汉字编码转换工具
- 提升性能的.net反射框架:运行效率解析
- 使用MATLAB模拟X射线产生及色散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