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访问外部存储器:信号与原理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7 收藏 1.26MB PPT 举报
"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需提供两类信号-51单片机原理" 在单片机系统中,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时,关键的两类信号是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地址信号用于确定要访问的具体存储单元,而控制信号则用于控制数据的传输。51单片机中,地址总线被分为了高8位和低8位。高8位地址通常由P2口输出,低8位地址则由P0口分时复用输出,同时P0口还作为数据总线。在访问过程中,地址锁存器通过ALE(地址锁存使能)信号将低8位地址锁存,确保在数据传输期间地址保持稳定。 51单片机的外部程序存储器通常是只读存储器(ROM)或EPROM,它们用于存储程序代码。为了访问这些存储器,51单片机使用了特殊的指令,如MOVC(Move from Program Counter),这条指令用于从程序存储器中读取数据。由于51单片机没有专门的地址/数据总线,所以P0口在执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地址和数据角色之间切换,这个过程由系统的控制逻辑自动完成。 单片机与微处理器(MPU)和微控制器(MCU)有显著的区别。MPU主要应用于复杂的计算任务,如数字模拟仿真、数字信号处理等,强调数据总线宽度和寻址能力。而MCU则更注重实时处理外部事件,例如信号采集、控制参数等,其特性包括高速I/O口、A/D和D/A转换、位寻址和位操作等。单片机是MCU的一种,它将CPU、内存、I/O接口等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形成了一种高度集成的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单片机,如Intel的MCS-48系列,主要是计算机核心功能的集成,具备基础的控制功能,但寻址范围有限。第二代单片机,如Intel的MCS-51系列,引入了更完善的外部总线和中断系统,增加了串行I/O口和更大的寻址空间。第三代单片机则进一步发展,不仅巩固了8位单片机的技术,还推出了16位和32位单片机,以满足更复杂的应用需求。 总结来说,单片机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的过程涉及到地址信号、控制信号的协调以及特定的指令操作。不同的单片机代际发展体现了从基础集成到功能完善,再到高性能和大容量的演进趋势,这使得单片机在各种工业控制、自动化和智能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