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山隧道地应力反演与三维地质建模研究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07K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探讨了鹧鸪山隧道的地应力反演模型与三维地应力分析,主要涉及2014年四川317国道鹧鸪山隧道的地应力测量数据。研究结合了实地测量资料,利用Surfer软件构建了精确的三维地质模型,并通过ANSYS和FLAC3D进行地层划分和地应力模拟。文章指出,在重力场模型中,施加对称梯度应力于水平边界上能获得最佳拟合效果,模拟结果显示隧道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在N50°W到N70°W之间,且在0.8至1.35km深度范围内存在高应力场。此研究对于地质环境评估、地壳稳定性和隧道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领域的论文,重点在于研究鹧鸪山隧道的地应力反演技术和三维地应力分布。作者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提及鹧鸪山隧道位于四川汶川至马尔康的高速公路沿线,接近317国道的鹧鸪山隧道。研究团队利用现场测量的地应力数据,结合地质条件,借助专业软件Surfer创建了一个详细而精准的三维地质模型。 为了深入理解地应力场,研究者运用了ANSYS软件进行地层划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到FLAC3D中进行数值模拟。考虑到河谷下切对地应力的影响,他们对隧道地应力进行了反演分析,以获取初始应力场资料。经过多次试算,研究人员发现,在重力场模型中,施加对称的梯度应力于水平边界上,可以得到最理想的应力场拟合。 论文指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鹧鸪山隧道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大致在北西50°到70°之间,这为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评估提供了关键信息。此外,研究还揭示在隧道的特定深度范围内(0.8至1.35km)存在高应力区域,这对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由于地应力的测量受到场地条件、资金和技术限制,因此,通过反演模型和数值分析的方法,可以在有限的数据基础上更全面地理解和预测地应力场的状况。这样的研究方法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地壳稳定性评估以及类似长深埋隧道的工程设计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