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3.0规范解读:数据治理与设备互联

需积分: 48 359 下载量 1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3.35MB PDF 举报
"USB3.0 协议规范的中文翻译版,涵盖了USB技术的核心概念,包括设备分类、状态管理、通信机制等。" 在USB3.0规范中,我们看到USB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应对早期PC接口的易用性和扩展性的挑战。USB的主要目标是简化设备的连接与使用,并扩展系统的端口数量以支持更多的外围设备。规范中的关键概念包括: 1. **Peripheral(外设)**: 这是指通过USB线缆连接到主机的物理实体,如存储设备、键盘和鼠标等。它们提供不同的功能给主机使用。 2. **Peripheral Device(外围设备)**: 非集线器的USB设备,它们为用户提供一种或多种功能。例如,海量存储设备用于数据存储。 3. **Persistent(持久的)**: 描述符字段等状态信息在设备进入或退出D3低功耗状态时仍能保留,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4. **Phase Locked Loop (PLL)(相锁环路)**: 电路组件,用于保持振荡器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同步,确保数据传输的精确性。 5. **Physical Device(物理设备)**: 具有实际物理形态的设备,如扬声器、麦克风等。 6. **Pipe(管道)**: 管道是设备端点与主机软件之间通信的逻辑通道,可以是流管道(传输连续数据)或信息管道(传输离散数据包)。 7. **Plug(插头)**: 与线缆连接的部件,与插座配合以形成连接。 8. **Port(端口)**: 系统或电路的接入点,允许USB设备连接。 9. **Power On Reset (POR)(上电复位)**: 当系统电源开启时,端口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确保设备的稳定连接。 USB3.0规范进一步提高了传输速度,以适应高数据量的需求。USB2.0引入480Mb/s的高速率,而无线USB(WirelessUSB)则增加了无线连接的可能性。USB技术不仅仅局限于PC,还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CE)和移动设备领域。USBOn-The-Go(OTG)允许设备之间直接交互,决定哪一方作为主机进行控制。 此外,USB协议也被采用到非传统的应用中,如工业自动化,展示了其灵活性和通用性。随着技术进步,USB继续发展以适应新型设备、媒体格式和大容量存储需求。这种协议的普及和广泛接受度反映了其在设备连接和数据交换方面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