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设计:转换五要素详解与功能分解挑战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3.99MB PPT 举报
在《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转换的五个要素是关键概念,它们分别是: 1. **源状态**:这是指在转换发生之前的状态,即被转换影响的对象当前的状态。例如,在处理几何形状问题时,这可能包括数据库中存储的形状描述和位置。 2. **目标状态**:转换完成后,对象期望达到的新状态。在示例中,目标状态是屏幕上正确显示的几何形状,可能是根据其类型和位置。 3. **触发事件**:定义了启动转换的条件,可以是调用、改变、信号或时间相关事件。在这个例子中,触发事件可能是用户请求显示某个形状,或者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 4. **监护条件**:通常以布尔表达式的形式存在,用于判断何时执行转换。例如,是否满足特定形状类型和位置条件来决定是否调用相应的显示函数。 5. **动作**:转换被激活时执行的具体操作。如代码中的`switch`结构,根据形状类型调用不同的显示函数,这使得增加新形状时只需改动单一模块。 功能分解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更小的子任务。在处理几何形状问题时,通过查找、排序、显示和处理形状细节等步骤来实现。然而,功能分解的局限性在于它缺乏适应性,无法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可能导致代码维护困难,因为任何步骤的改动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模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模块化设计引入了结构化的方法,将功能分解为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只负责特定的职责。在图形显示的例子中,使用模块化的“显示形状”函数,允许对新形状的支持只针对对应的模块进行更改,降低了复杂性和风险。 随着软件开发的动态性,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理解并应用这些核心原则,如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选择合适的软件设计工具(如RUP统一软件开发过程和ICONIX过程),以及遵循类模型基础和面向对象设计原则,是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应对变化的关键。在实际项目中,与用户的持续沟通和对技术趋势的把握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