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与磁滞特性研究:综合建模与补偿控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580KB PDF 举报
"本文详细探讨了摩擦模型及其磁滞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械伺服系统中的摩擦现象和磁滞现象的综合考虑。作者张晓巧和王兴松通过介绍摩擦非线性环节的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阐述了摩擦力在速度反向时的滞后现象以及低速时的Stribeck现象。文章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摩擦的磁滞特性,为摩擦和磁滞的统一建模和补偿控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摩擦模型是机械伺服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摩擦非线性对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有显著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两种主要的摩擦模型:静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静力学模型,如古典摩擦模型,是由达芬奇最早提出的,它假设摩擦力与接触面间的正压力成比例,分为静态摩擦和动态摩擦,其中静态摩擦力在物体开始滑动前阻止物体移动,而动态摩擦力在物体滑动后起作用。 动力学模型则更复杂,特别是使用偏微分方程描述的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模拟摩擦力随速度变化的行为。在速度反向时,摩擦力的滞后现象是动力学模型关注的重点,这表示摩擦力的变化不会立即跟随速度的变化,而是存在一个时间延迟。这种滞后现象在高速和低速运动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低速时,会出现Stribeck现象,即速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摩擦力会经历一个下降的过程,这是由于润滑膜形成和改善导致的。 此外,文章还指出在实际系统中,摩擦往往与其他非线性效应如间隙、饱和、磁滞等并存。磁滞是指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与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滞后现象。在精密伺服系统中,如压电微驱动系统,磁滞效应会影响补偿精度,因此,对摩擦和磁滞进行统一建模和补偿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作者证实了摩擦具有磁滞特性,这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针对这两种非线性效应的综合补偿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的研究对于提升精密机械运动系统的性能,尤其是提高加工定位精度和速度控制性能,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综合建模和补偿控制的方法可以简化系统设计,降低实施难度,有助于推动运动控制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