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养护视角的沥青路面早期性能评估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03KB PDF 举报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性能评价模型 (2009年)" 沥青路面早期性能评价模型是针对高速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个问题——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而提出的。这一问题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材料老化、交通荷载、环境条件等。模型的建立旨在通过预防性养护策略,提前识别并处理可能导致路面损坏的因素,从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维修成本。 该模型的构建基于京秦高速公路(北京-秦皇岛)以及河北省部分高速公路多年来的路面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涵盖了路面的裂缝、车辙、破损、平整度、抗滑性和结构强度等多个关键性能参数。这些参数对路面的整体性能和行车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模型的核心是路面早期性能指数,这是一个综合评价指标,它将上述六个单项指标纳入考虑。每个单项指标都有其对应的预防性养护范围,如裂缝率指数、车辙深度指数、道路行驶质量指数(通常由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衡量)、路面状况指数(除去裂缝和车辙)、路面抗滑性能指数(如摆式摩擦系数BPN)和路面结构强度指数。这些指数的设定考虑了各项指标在实际运营中的阈值,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 此外,模型还确定了各单项指标在综合指标中的权重分配,反映了不同性能参数对整体路面性能的重要性。例如,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路段可能更关注结构强度和抗滑性能,而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区域,路面的抗冻融能力和排水性能可能更重要。 在京秦高速公路的实际应用中,该模型被用于预测和评估沥青路面的早期性能。当评价指标处于75至90分之间时,模型建议采取预防性养护措施,以防止性能进一步下降,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畅通。通过这种方式,模型能够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实现高效、经济的公路管理。 这个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性能评价模型是一个实用且科学的工具,它整合了多方面的路面性能数据,通过预防性养护策略来延长路面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保障了道路使用者的安全。对于类似的高速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这一模型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