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CH-S:一种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层分簇路由算法
需积分: 1 1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收藏 1.45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旨在解决传统分簇路由中的簇首能耗不均、非最短路径问题,以提高网络寿命和效率。作者提出了一种名为LEACH-S的算法,该算法借鉴了LEACH和SHORT的思想,通过建立簇首间的链状路由来优化通信过程。"
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是由大量部署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这些节点能够感知环境、处理数据并进行无线通信。它们广泛应用在军事、环境监测、健康护理等多个领域。由于WSNs节点通常电池供电,因此节能和网络寿命延长是设计路由算法的核心考虑因素。
2. WSNs路由策略
- 数据融合:为了节省能源,节点通过融合技术将接收到的数据打包成统一大小的分组,减少传输数据量。
- 最短路径:减少通信距离以降低能耗,通常采用最短路径算法。
- 睡眠机制:通过周期性地让部分节点进入睡眠模式来减少不必要的能耗。
- MAC协议:优化介质访问控制,进一步降低能耗。
3. 现有分簇路由算法的问题
- LEACH、LEACH-C、PEGASIS等算法虽然有效,但在大规模网络中,簇首节点由于持续通信而消耗能量过快,导致网络寿命缩短。
- 数据传递路径可能不最优,数据可能会经过多个中间节点到达基站,增加了传输时间和能耗。
4. 改进的分簇路由算法——LEACH-S
- LEACH-S算法引入了新的簇结构,所有节点分为多个簇,每个簇选出一个簇首,但簇首不再直接与基站通信。
- 簇首之间形成一条链状路由,确保相邻簇首间距离最短,从而减少通信能耗。
- 这种改进减少了簇首节点的不均衡能耗,并确保数据沿着更短的路径到达基站,提高了网络性能。
5. 仿真结果与比较
通过对LEACH-S与其他算法的仿真对比,显示在大网络规模下,LEACH-S在网络能耗和生命周期方面表现出优越性,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6. 结论
LEACH-S算法通过创新的分簇和链状路由设计,成功解决了传统算法中的关键问题,提升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效率和整体性能,对于大规模WSNs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关推荐









zzdx0371
- 粉丝: 0

最新资源
- 按键精灵Quick Macro V8.00.6874免费版发布
- 轻松配置ibatis自动生成功能
- Hadoop 2.7.4在Windows 7 64位系统下编译指南
- 戴尔服务器PRECS130RD卡驱动在Win7/Win2008R2中的应用
- CSS3实现层叠文字放大缩小动画效果
- Python实现TensorFlow源码深度学习教程
- ASP.NET网上书店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 SQL Server语句优化利器 - Registar_LECCO_SQL_Expert_v25
- 基于DSP实现单相逆变SPWM波形输出技术
- Delphi开发ASP组件实现高效多文件上传功能
- 掌握StarUML:轻松使用UML工具解压模块
- 全面解析silicon FM USB收音机全套资料
- 档案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
- ARM架构下Fabric1.4.x的Docker镜像源包下载与使用指南
- Yeoman 生成器简化GenJS项目搭建流程
- 全新V2.0版一键复制粘贴工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