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学习:聚类分析与K-means算法解析

0 下载量 1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1.74MB PPTX 举报
"商务智能理论与应用6-k-means算法.pptx" K-means算法是商务智能领域中常用的聚类分析方法,它主要用于无监督学习,处理那些没有预先定义类别标签的大规模数据集。聚类分析不同于分类,分类是监督学习,需要已知的类别标签来指导模型学习,而聚类则是探索性的,它尝试找出数据内在的结构和相似性,形成自然的群组。 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迭代寻找最佳的聚类中心,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的簇。这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通常是随机选取数据集中的K个点。 2. 分配:根据每个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到最近的簇。 3. 更新: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聚类中心,通常是簇内所有点的几何中心。 4. 迭代:重复步骤2和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显著变化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在实际应用中,K值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聚类结果。过少的K值可能导致数据的结构丢失,过多的K值则可能使簇过于细化,增加计算复杂度。肘部法则(Elbow Method)和轮廓系数(Silhouette Coefficient)等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K值。 相异度计算是K-means算法的核心,通常采用距离度量来判断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欧几里得距离是最常见的度量方式,但在处理不同尺度属性的数据时,可能会导致权重失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数据进行规格化,如最小-最大规范化,将所有属性值映射到[0,1]区间,确保每个属性对聚类结果的贡献相对均衡。 此外,K-means算法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解;对于非凸形状的簇效果不佳;对异常值敏感等。为克服这些问题,可以使用更复杂的聚类算法,如DBSCAN、谱聚类等,或者对K-means算法进行改进,比如采用K-means++初始化策略。 K-means算法在商务智能中有着广泛应用,例如市场细分、用户行为分析、产品推荐等。通过对大量无标签数据的聚类,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消费群体、市场趋势,从而制定更精准的商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