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捕获分析与同步策略

需积分: 34 16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2.8MB PDF 举报
"这篇资源是一份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主题聚焦于自编码扩频通信的同步捕获研究。作者甄维学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指导下,探讨了扩频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通信中的应用,尤其是其抗干扰性和安全性。论文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在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中实现可靠且快速的同步捕获,因为这种通信方式使用随机、动态变化的扩频序列,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文中详细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基础理论,自编码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自编码扩频序列的生成和统计特性。此外,还设计了特定的编码捕获方案,并在不同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仿真验证,证明了自编码直扩通信系统的捕获性能。" 在扩频通信中,自编码扩频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因为它克服了传统伪随机序列(PN码)的固定性和可预测性,通过利用传输数据生成扩频码,增强了信号的保密性和抗干扰能力。扩频序列的随机性和动态变化性降低了信号被截获的可能性。在接收端,由于扩频序列的未知性,同步捕获成为关键步骤,需要从恢复的随机数据中获取本地扩频序列。 捕获概率P涉及到同步码的检测,尤其是在多普勒频移存在的情况下。式(4-18)和(4-19)描述了信号的表达形式,其中噪声项和同步码的自相关函数影响着信号的检测。通过包络检波,可以判断是否成功捕获到同步码。如果接收信号与同步码的相位差小于一个码元周期,可以检测到信号,否则只有噪声输出。式(4-20)给出了包络检波输出的计算方法,而平均捕获时间T0与误警概率Pfa、误码率Pd等相关,这些参数影响着系统的性能。 根据文献[11],捕获概率P的计算考虑了系统设计的多个因素,包括扩频码的构成(如由K个混沌序列组成)和错误检测的条件。式(4-23)表示了系统正确捕获到同步码的概率,这在实际通信系统设计中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仿真分析,论文在加性白高斯噪声(AWGN)信道、瑞利衰落信道和多址干扰(MAI)环境下验证了自编码扩频通信的编码捕获方案,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为自编码扩频通信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涉及扩频通信、自编码扩频、伪随机序列和混沌序列,这些都是理解和研究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同步捕获的核心概念。未来的研发方向可能包括对捕获技术的进一步优化,以提升自编码扩频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