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静力学:绝对与相对平衡状态解析

需积分: 12 0 下载量 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7.11MB PPT 举报
"流体的平衡状态有二种-《流体力学》中南 周立强" 在《流体力学》中,周立强教授阐述了流体的两种平衡状态,这对于理解流体动力学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两种状态分别是: 1. 绝对平衡状态:流体相对于地球静止。在这种状态下,流体没有任何宏观的运动,其内部各点的速度分量均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受到的所有力,如重力、压力和表面张力等,都在三维空间中达到平衡,使得流体保持静止。 2. 相对平衡状态:流体相对于容器静止,但容器本身可能相对于地球有运动。尽管流体与容器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但由于容器的运动,流体在宏观上可能表现出速度,但这仅是相对于地球而言的。在这种状态下,流体内部的动量守恒,而表面力和内摩擦力也会达到平衡。 Isaac Newton 提出的流体粘度模型指出,在流体静止时,由于层与层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流体不显示粘性,即剪切应力为零。这意味着在平衡流体中,不存在因流体层间的滑动而产生的阻力。因此,此时作用在流体上的表面力只有垂直于接触面的法向力,如压力,而没有切向的剪切力。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宏观性质,其中固体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液体有固定体积但无固定形状,而气体则既无固定体积也无固定形状。 流体力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16世纪以前):流体力学的萌芽,如大禹治水、古代水利工程的建设等。 - 第二阶段(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流体力学逐渐成为独立学科,如阿基米德的《论浮体》奠定了流体静力学基础。 - 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流体力学的两大方向——欧拉和伯努利的工作,发展了连续介质理论和流体动力学方程。 - 第四阶段(19世纪末至今):流体力学经历了快速发展,涵盖了从牛顿流体到非牛顿流体,从理想流体到真实流体的各种理论,以及计算流体动力学等现代技术的应用。 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流体静力学、流体动力学、流体的粘性和湍流、流体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流体的传热和传质等。学习流体力学不仅有助于理解和预测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如风、雨、海浪,还对工程技术领域如航空航天、船舶设计、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