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双山太原组桥头砂岩沉积揭秘:辫状河三角洲模式与演化过程

0 下载量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002KB PDF 举报
在神木-双山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太原组桥头砂岩是该区重要的油气储层。本文基于详尽的岩石学、粒度分析、地球化学、沉积构造、垂向层序以及测井曲线等多方面研究,对桥头砂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桥头砂岩主要由岩屑石英砂岩构成,其中夹杂着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岩屑含量随粒度变化明显。粗粒级别的砂岩含有较高的石英和较少的岩屑,而随着粒度减小,岩屑含量增加,甚至可达40%,这是水力自然分选作用的结果。岩屑成分多样,以浅变质的绢云质板岩和千枚岩屑为主,其次为燧石岩屑和变质粉砂岩岩屑,以及微粒砂岩。 沉积环境方面,桥头砂岩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的时期,对应的沉积体系是辫状河-浅水三角洲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河流搬运南移,逐渐填充进鄂尔多斯盆地,形成了复杂的沉积景观,包括辫状河、浅水三角洲、障壁砂坝、潟湖、潮坪以及陆表浅海等多种沉积相。 沉积构造方面,通过对垂向层序的研究,揭示了桥头砂岩的沉积层序规律,这些层序反映了当时环境的变化和沉积过程的动态性。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砂体的储集条件和连通性,这对于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演化过程上,作者构建了桥头砂岩的沉积模式,揭示了砂体从初期的河流搬运、沉积到后期的成岩作用和改造的过程。这一演化模式对于理解砂岩储层的形成机制以及预测油气富集区具有关键作用。 通过对神木-双山地区太原组桥头砂岩的深入研究,本文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地质学信息,还为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对于深化对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历史和资源潜力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