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GPS原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版权申诉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52 下载量 1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1 19 收藏 2.75MB PDF 举报
"武汉大学《GPS原理及其应用》04-15历年期末考试试卷包含了GPS系统的构成、信号组成、信号调制方法、误差分析、观测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涉及GPS定位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试卷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等题型,旨在测试学生对GPS原理及其实用技能的掌握程度。" 本文将详细阐述试卷中提及的GPS相关知识点: 1. GPS系统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由空间部分(GPS卫星)、地面监控部分(包括主控站、监测站、注入站和通信及辅助系统)和用户部分组成。地面监控部分负责监测卫星运行状态,确保信号精确传输。 2. GPS卫星信号:信号包含载波、测距码(如C/A码和P码)以及导航电文。这些信号用于计算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并获取卫星位置和时间信息。 3. 信号调制:GPS卫星采用二进制相位调制法,这是一种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允许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上传输大量信息。 4. 电离层延迟:测码伪距观测值受电离层的影响,电离层中的电子含量(TEC)会导致信号传播延迟,且延迟与信号频率平方成反比。 5. 序贯通道:在接收机中,这种通道设计能快速切换观测不同卫星,循环时间大于20ms,有助于提高观测效率和精度。 6. 钟差消除与整周模糊度解算:通过接收机间的观测值求差,可以消除卫星钟差、相对钟差和整周模糊度,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7. 单项选择题解析: - GPS卫星发射双频率信号主要是为了消除电离层延迟(B),不同频率的信号在电离层中的延迟不同,可以进行校正。 - 宽巷观测值(widelane)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整周模糊度(C),有利于提高定位精度。 - 未经许可的用户不能使用Y码(D)测定距离,Y码是一种加密的信号,主要用于军事用途。 - 利用广播星历进行单点定位得到的坐标通常属于WGS-84(C)全球地心坐标系。 - 在短基线测量中,通常采用双差固定解(C)以减少系统误差并提高定位精度。 8. 名词解释: - 整周跳变:在载波相位测量中,由于信号中断导致整周计数丢失的现象,这会影响观测值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需要通过特殊算法进行修正。 以上内容涵盖了GPS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信号处理、误差修正和精密定位技术,这些都是GPS应用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GPS技术于实际的导航、测绘和科学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