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支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862KB PDF 举报
"主/支路条件下交叉口通行能力综合评价* (2000年)" 在交通工程领域,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道路的效率和交通安全。这篇2000年的论文,出自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专家团队,主要探讨了主/支路条件下无信号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评价问题。他们认为,对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评估不仅要考虑道路使用者的主观满意度,还要有客观的利用程度评价标准。 论文特别关注了我国公路上的交通特性,即主路与支路之间的车流量差异。主路通常指等级高、车流量大的道路,而支路则相对较低、车流量较小。在这样的交叉口,主路车辆可以畅通无阻,而支路车辆需等待主路空隙才能进入。通行能力的研究通常基于支路车辆能顺利进入交叉口的最大流量,这一理论基础是间隙接受理论。 通行能力的评估不仅仅是流量数值,还包括多个方面,如行车速度、运行时间、车辆自由度、延误、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经济性等。论文作者王炜提出,平均延误是衡量交叉口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在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也得到了认可。延误反映了车辆通过交叉口所需额外时间,是评估交通流畅性和效率的关键参数。 此外,论文还可能涉及了储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概念。储备通行能力是指在正常交通流基础上,交叉口还能容纳的额外流量,是交通管理中预防拥堵的重要参考。服务水平则用来量化交通状态,通常分为不同的等级,如A到F,F代表最差的服务水平,表示严重拥堵。 论文通过分析不同道路和交通条件,旨在建立一个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全面考虑主/支路交叉口的复杂动态,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不仅有助于优化交通设计,提升道路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减少交通延误,提高驾驶者的满意度和道路安全性。 这篇论文对理解并改善我国公路上无信号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状况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交通规划者和工程师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