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深井松软破碎围岩巷道稳定性控制实践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347KB PDF 举报
"深井大断面松软破碎围岩巷道稳定性控制技术" 这篇资源讲述了在千米深井中,面对松软破碎的围岩和大断面巷道所面临的稳定性问题,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技术和措施。孙村煤矿在1300米深度的-1100米水平西大巷遇到的围岩松软破碎,导致巷道掘进期间矿压显现强烈,巷道变形速度快。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矿方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来确保巷道的稳定性。 首先,采用了高强让压锚杆,这种锚杆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能够更好地承受来自周围松软破碎围岩的压力,防止巷道变形。同时,增加了锚杆的长度,使得锚固范围更广,增强了支护效果。在锚杆安装时,还施加了预紧力,预紧力的作用是提前加载,使锚杆与围岩形成紧密接触,提高初期支护的稳定性。 其次,采用快速高预紧力高强度新型锚索进行二次支护。这种锚索的特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大的预应力,有效抑制围岩的流变,减缓巷道变形速度。二次支护的目的是对初次支护后的围岩进行进一步加固,确保其长期稳定性。 此外,还应用了管缝式锚杆进行超前支护,这种锚杆能更好地适应松软破碎的围岩,通过其特有的缝管结构与围岩形成良好的嵌入关系,增强支护效果。施工顺序上,遵循了先喷射混凝土后安装锚杆的原则,即“先喷后锚”,这样可以提高混凝土与围岩的粘结力,同时也保护了锚杆不被松动的岩石破坏。 经过70天的观察,巷道的顶板最大下沉量为65毫米,底鼓量最大达到312毫米,两帮最大移近量111毫米。尽管这些数值看似较大,但巷道两帮的平均移近速度大多控制在1.0毫米/天以下,对于极松软破碎的段落,控制在1.5毫米/天以下,这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显著降低了围岩变形的速度,有效地控制了大断面松软破碎巷道的稳定性。 这项技术方案结合了多种创新的支护措施,如高强锚杆、预紧力技术、新型锚索和管缝式锚杆,以及合理的施工顺序,成功地应对了千米深井松软破碎围岩的挑战,实现了大断面巷道的稳定控制,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