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信号解析:相位中心偏差与测量原理

需积分: 19 0 下载量 1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38MB PPT 举报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GPS测量原理与应用第二章2009"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测量应用中,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是影响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GPS接收机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号进行定位,而这些信号包含了测距码(如C/A码和P码)、载波(如L1、L2和L5频率)以及导航电文(D码)。理解这些信号的构成对于解析GPS的测量原理至关重要。 1. GPS卫星信号的组成部分 - 测距码:主要分为两种,C/A码(Coarse/Acquisition Code),用于民用,具有较低的定位精度;P码(Precise Code),用于军用和高精度应用,精度更高。Y码是在P码基础上加密的,提供额外的安全性。 - 载波:GPS信号的物理载体,主要有L1(1575.42 MHz)、L2(1227.60 MHz)和L5(1176.45 MHz)三个频率,其中L5频率是为了提高抗多路径干扰和增强定位精度而增设的。 - 导航电文:包含卫星状态、时间信息、轨道参数等,用于解算GPS接收机的位置。 2. 码、随机噪声码和伪随机噪声码 - 码:是二进制信息的基础,用于编码和解码。 - 随机噪声码:一种不可预测的码序列,具有良好的自相关性,这使得在码序列的匹配和同步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 伪随机噪声码(PRN码):模拟随机噪声码特性,但具有可预知的编码规则,可以被复制和利用。GPS卫星使用的PRN码是每个卫星独有的,用于区分不同的卫星信号,也称为伪卫星码或码片。 3. 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 - GPS接收机天线的相位中心并非固定不变,它会因天线的设计、馈源位置和信号极化等因素产生偏差,这对相位测量的精度有直接影响。这种偏差需要通过校正模型进行补偿,以提高定位精度。 - 天线相位中心的变化可能随天线指向和频率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在进行精密测量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通常采用天线相位中心模型(Antenna Phase Center Model, APCM)来进行修正。 GPS卫星信号的精细理解,特别是天线相位中心偏差和变化的理解,对于进行精确的GPS定位和导航至关重要。在实际应用中,专业人员需要熟悉这些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应的处理技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