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链式线性表及其增删查改操作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0 收藏 3KB TXT 举报
"本资源介绍了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实现,包括创建、显示和操作功能。" 线性表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结构,它由一系列元素(数据项)组成,这些元素在内存中通过链接的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C语言编写的简单线性表实现,主要关注链式存储,涉及到的主要函数有`create()`, `showlist()`, 和 `insertlist()`以及`delelist()`。 1. **链表结构定义**: 结构体`Lnode`定义了链表中的一个节点,包含两个成员:`data`用于存储整数值,`next`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这种数据结构使得数据可以动态分配空间,灵活地添加或删除节点。 2. **链表创建**: 函数`create()`用于创建一个单向链表。它首先初始化头节点`head`为`NULL`,然后循环读取用户输入的整数。每次输入一个数,都会动态分配一个新的节点,并将其添加到链表的末尾。如果输入的值大于0,表示用户还在继续输入,直到输入为0为止。最后,将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设置为`NULL`,以完成链表的构建。 3. **链表显示**: `showlist()`函数遍历链表并打印所有节点的值。它从头节点开始,通过`next`指针逐个访问每个节点,直到链表结束。 4. **链表插入**: `insertlist()`函数用于在给定位置`i`插入新节点`e`。它首先找到位置`i-1`的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之后插入新节点。如果位置无效(即越界或者链表为空),函数返回0并提示错误。 5. **链表删除**: `delelist()`函数接收一个索引`i`,尝试删除位于该索引位置的节点。它首先定义两个指针`p`和`q`,`p`遍历链表,当找到索引`i-1`的节点时,将`q`设为该节点。然后,删除`p`指向的节点,通过修改前一个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被删除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来实现。 总结起来,这个代码提供了对线性表基本操作的支持,包括初始化链表、查看链表内容、在指定位置插入节点和删除节点。这对于理解和实践链表数据结构及其操作是非常实用的。理解这些核心函数的运作原理有助于深入学习和开发更复杂的链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