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下混凝土内部损伤的相对法研究

0 下载量 1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71M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论文探讨了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内部损伤的评估方法。采用相对法理论,通过测量不同深度混凝土层的动弹性模量变化,来分析其内部损伤程度。研究指出,随着侵蚀的加深,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表层至内层逐渐下降,反映了混凝土的逐层破坏过程。此外,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导致各损伤层的动弹性模量先降后升再降,提供了确定侵蚀层深度的新依据。同时,发现含有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在侵蚀中的损伤更为严重。该研究为混凝土耐久性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和实验方法。" 本文是基于"相对法"理论对混凝土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下的内部损伤进行的研究。相对法是一种通过对材料性质变化的相对比较来评估其损伤程度的方法。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对混凝土样本进行逐层磨削,然后测量每层磨削前后的动弹性模量,这是一种反映材料弹性和刚度的物理参数。通过应用相对法公式,他们能够计算出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的损伤层的动弹性模量。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侵蚀的进行,混凝土从内到外的动弹性模量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揭示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破坏是从内部开始并向外部扩展的过程。此外,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多,各损伤层的动弹性模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动态变化,这一现象提示了混凝土耐久性的周期性波动。研究人员通过识别动弹性模量的最低点对应的干湿循环次数,可以估计出在特定侵蚀阶段混凝土的侵蚀深度。 特别地,研究还比较了掺入矿物掺和料的混凝土与标准混凝土的性能差异,发现前者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作用下的动弹性模量更低,表明掺入矿物掺和料可能会加速混凝土的损伤速率。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改善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混凝土材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指导。 这项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混凝土在干湿循环和硫酸盐侵蚀下损伤机理的理解,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即利用相对法来评估混凝土内部的力学性能变化,这对实际工程中的混凝土耐久性评估具有开创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