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碳负极与预补锂:新能源行业变革的关键技术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2 收藏 1.19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电气设备与新能源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聚焦于硅碳负极和预补锂技术在锂电池领域的关键作用。报告发布于2020年3月6日,由方正证券分析师申建国撰写,执业证书编号为S1220517110007。 硅碳负极被视为电池负极材料的未来趋势。当前,石墨作为主流负极材料,虽然电导率高且稳定性好,但其能量密度提升空间有限,理论最大值仅为372mAh/g。相比之下,硅材料的理论克容量高达4200mAh/g,这意味着硅碳复合材料可以轻松实现400mAh/g以上的容量,具有显著的潜力。特斯拉Model 3已采用硅碳负极,未来随着中高端车型的跟进,预计到2022年,硅碳材料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中的渗透率将达到40%,推动全球电池厂商加速研发和应用。 预补锂技术则是硅碳负极发展的重要补充。这种技术通过预锂化过程,预先对电极材料进行补锂,能够减少因形成不可逆SEI膜导致的锂损耗,从而弥补硅碳负极首次充放电时库仑效率低的问题。干法电极技术,尤其是Tesla子公司Maxwell的创新,有望推动极片生产工艺的革新,降低预锂化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加速硅碳负极的广泛应用。 预补锂技术的发展将带动锂粉、高性能成膜剂和碳纳米管等相关材料的需求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国宝安(全球硅碳负极龙头)、璞泰来(人造负极龙头,非圆柱硅碳储备丰富)、新宙邦(成膜添加剂供应商)和天奈科技(碳纳米管龙头)等公司值得关注。然而,技术进步不如预期和新能源汽车出货量低于预期的风险也需警惕。 硅碳负极的高理论容量使其成为电池技术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预补锂技术的出现将有力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技术进步及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