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环境下的资产观:创利能力与理论分析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37KB PDF 举报
"资产的本质:一种创利能力——基于经济环境的理论分析 (2002年)" 本文深入探讨了资产的本质,从会计和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产在现代经济环境中的角色和特征。作者唐国平指出,资产不仅是会计学的核心概念,也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的本质在于其创利能力,这是对传统资产价值观和成本观的延伸和深化。 资产的价值观强调资产的未来经济效益,即资产应能为企业带来利润。这种观点将资产与企业的盈利目标紧密联系,认为只有能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资源才能被视为资产。例如,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它们都预期能在未来为企业带来收入。 另一方面,资产的成本观关注的是获取资产时的投入,即资产的原始成本。这种观点认为,资产的确认标准之一是其在会计上的可计量性,强调资产的实际支出。然而,成本观有时可能过于保守,因为它可能忽视了无形资产,如商誉、知识产权等,这些资产虽然没有实际的交易成本,但同样能为企业创造价值。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尤其是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资产的内涵和形式正在不断创新。例如,金融衍生工具、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的崛起,表明资产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实物形态,向着更抽象、更难以量化的方向发展。这些新的资产类型要求会计理论和实务不断更新,以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文章还提到了资产的定义,认为资产是特定实体控制下的、具有创利能力的资源。这个定义突出了资产的控制权和盈利能力,强调了资产对企业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也暗示了资产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即资产应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其定义和评估方式。 关键词的设置,如“资产”、“创利能力”、“经济环境”和“理论分析”,揭示了文章的主要讨论点。文章通过分类和对比不同的资产观,以及结合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这篇文章对于理解资产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理解和评估资产的价值,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框架。同时,它也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会计准则的完善和适应性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