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学突破:量子计算与反常多普勒效应
1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1.58MB PDF 举报
"本文介绍了2011年中国光学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成果,涉及量子计算和负折射材料中的光频段反常多普勒效应。"
在光学领域,2011年的"基于测量的关联空间的量子计算"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传统量子计算依赖于复杂的量子比特操作,而一次性量子计算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实现的这种方法,通过制备高度纠缠的多量子比特态,实现了量子计算。在这种计算模式下,根据预设的量子算法对纠缠态进行单量子比特测量,完成计算任务。然而,这种测量会破坏原有的纠缠态,因此称为一次性或单向量子计算机。该工作着重于簇态和关联空间纠缠态的制备,以及它们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包括实现单比特量子门和双比特量子门,并成功演示了关联空间中的Deutsch算法。
另一个重大成果是"负折射材料中光频段反常多普勒效应的观测"。由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团队完成,他们首次直接证实了在负折射率材料中,光频的多普勒效应呈现出反常特性。这个现象最初由Veselago在1968年预测,但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实验验证。团队克服了光源与接收器需在负折射率材料中相对运动的难题,以及光频测量的挑战,通过设计特殊的光路和双光束拍频干涉法,成功观测到光频段的反常多普勒现象,为光速控制和光通信技术开辟了新的可能。
这两个成果展示了中国在光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实力,不仅推动了量子计算的理论与实践,还加深了我们对负折射材料光学性质的理解,为未来光电子学、光通信和量子信息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1-02-26 上传
2021-02-22 上传
2012-05-15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weixin_38665668
- 粉丝: 4
- 资源: 940
最新资源
- IEEE 14总线系统Simulink模型开发指南与案例研究
- STLinkV2.J16.S4固件更新与应用指南
- Java并发处理的实用示例分析
- Linux下简化部署与日志查看的Shell脚本工具
- Maven增量编译技术详解及应用示例
- MyEclipse 2021.5.24a最新版本发布
- Indore探索前端代码库使用指南与开发环境搭建
-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PPT课件第六版康华光
- MySQL 8.0.25版本可视化安装包详细介绍
- 易语言实现主流搜索引擎快速集成
- 使用asyncio-sse包装器实现服务器事件推送简易指南
- Java高级开发工程师面试要点总结
- R语言项目ClearningData-Proj1的数据处理
- VFP成本费用计算系统源码及论文全面解析
- Qt5与C++打造书籍管理系统教程
- React 应用入门:开发、测试及生产部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