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厌恶与投资决策:清华投资学讲义第05章精华解读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0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316K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清华大学投资学讲义的第五章,主要探讨投资组合选择的相关理论。章节核心内容围绕着风险与回报的关系以及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分析展开。 首先,通过实例说明,即使在一个看似公平的游戏(如投资10万有50%可能盈利5万,50%亏损5万)中,由于期望收益为零,对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来说,其效用并未提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非负期望的收益。利用对数效用函数,当投资金额变化时,效用的增减与其期望效用的变化密切相关。增加投资可能导致较小的效用增量,而损失则可能带来更大的效用减少,这体现了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则。 讲义进一步引入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解释了为何风险厌恶者不愿参与期望效用负增长的投资。通过一个金融界常用的投资效用计算公式,强调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通过风险厌恶指数A来衡量)对投资决策的重要性。A值越大,表示投资者对风险越厌恶,他们的效用函数下降越快,从而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资产,如国库券。 在实际案例中,投资者A的风险厌恶指数为3.25%,这意味着他们愿意接受较低的期望收益,因此会选择国库券而不是股票,尽管股票的预期回报更高。然而,当投资者的A值降低至2时,股票的效用值高于无风险利率,这时投资者会愿意承受风险,选择股票投资。 最后,课程讨论了风险厌恶型投资者的决策准则,即所谓的均值-方差准则。根据这个准则,投资者会选择那些期望收益较高且风险更低(方差较小)的资产,或者期望收益相同但风险更低的资产。这个准则反映了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在寻求收益最大化的同时,对风险有着明确的限制。 本章讲解了投资组合选择中的关键概念,包括效用函数、风险偏好、风险厌恶指数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来指导实际投资决策,对于理解投资者行为和构建理性投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