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VM编译系统后端移植分析与ARM实现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9 57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7 收藏 1.12MB PDF 举报
"LLVM编译系统结构分析与后端移植——董峰硕士论文" 这篇由董峰撰写的硕士论文详细探讨了LLVM编译系统及其后端移植过程,特别是针对ARM处理器的移植。LLVM(Low Level Virtual Machine)是一个开源的编译器基础设施,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发,其设计目标是提供一个可重用的中间表示(IR),以及高效且灵活的编译器工具链。 LLVM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前端(Frontend)**: 这部分负责将源代码(如C、C++、Objective-C等)转换为LLVM IR,这是一种高级的、静态类型的中间表示。前端包含了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优化。 2. **中间表示(IR,Intermediate Representation)**: LLVM IR是LLVM的核心,它允许编译器进行跨语言的优化,并且独立于任何特定的输入语言或输出架构。 3. **代码生成器(Code Generator)**: 代码生成器将LLVM IR转换为目标架构的机器码。这部分涉及到后端移植,包括寄存器分配、指令选择、布局优化等。 4. **优化器(Optimizer)**: 提供了一系列的 passes 对IR进行优化,例如死代码消除、常量折叠、循环展开等。 5. **目标库(Target Libraries)**: 包含了特定架构所需的运行时支持,如浮点运算库、内存管理等。 论文重点分析了LLVM的后端移植机制,具体包括: - **寄存器描述(Register Descriptions)**: 定义目标架构的寄存器集,包括它们的大小、用途和限制,这对于有效的寄存器分配至关重要。 - **指令集描述(Instruction Set Descriptions)**: 描述目标架构的指令集架构(ISA),包括每条指令的操作、编码格式和行为。 - **汇编输出(Assembly Output)**: 汇编阶段将机器码转换为人类可读的汇编语言格式,便于调试和手动调整。 在论文中,作者详细阐述了将LLVM编译系统后端移植到ARM处理器的过程,包括理解ARM架构的特性、构建适当的寄存器模型、映射LLVM IR到ARM指令集、实现汇编代码生成等步骤。通过这些工作,最终实现了LLVM对ARM处理器的全面支持。 关键词:LLVM,编译器,ARM,后端移植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LLVM编译框架的内部运作机制,尤其是如何针对新的硬件架构进行编译器后端的开发和移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于那些从事编译器开发、优化或希望为新硬件平台提供编译支持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