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详解:原理、发展历程与关键特性
![](https://csdnimg.cn/release/wenkucmsfe/public/img/starY.0159711c.png)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是一本由蒋建春主编的专业教材,针对非PC系统,特别是那些具备计算机功能但非传统计算机设备的研究。该书深入探讨了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发展历程、特性和应用领域。
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高度定制化的计算机系统,它以特定的应用需求为核心,注重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等综合性能。其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嵌入式处理器、硬件支撑、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相关的应用软件。
1.2 发展历程:
嵌入式系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单片机,随着技术的进步,80年代出现了低成本且高效开发的嵌入式系统。进入90年代,随着实时性需求的提升,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RTOS)成为主流,支持复杂的并发处理。
1.3 特性分析:
嵌入式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功能特定性,即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设计;规模可变性,可以根据需求调整硬件和软件配置;实时性和稳定性,强调快速响应时间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嵌入式系统通常具有小型化的操作系统内核、高度专用、精简设计、高实时性的OS和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以及专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1.4 应用领域广泛:
嵌入式系统在消费电子、智能仪器、通信信息、过程控制、国防武器以及生物微电子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1 硬件构成:
嵌入式硬件包括基础的最小系统(电源、时钟、复位、存储器等)、通用I/O接口和外部设备,这些构成了一台嵌入式系统的基石。
2.2 软件架构:
软件系统主要由操作系统(如RTOS)、文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网络系统和通用组件模块组成。其中,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硬件资源和任务调度,而文件系统和网络系统则确保数据管理和通信功能。
2.3 处理器分类:
嵌入式处理器根据体系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如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SoC(系统级芯片),每种都有其适用场景和性能优势。
2.4 软件体系结构:
常见的嵌入式软件体系结构有轮转结构(无中断)和带中断的轮转结构。轮转结构简单,无中断,但可能无法满足快速响应时间的要求;带中断的结构则提供了更灵活的优先级控制,但可能会增加复杂性。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深入研究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术细节,为理解和开发此类系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10-01-13 上传
2500 浏览量
763 浏览量
2208 浏览量
1541 浏览量
1433 浏览量
1412 浏览量
![](https://profile-avatar.csdnimg.cn/default.jpg!1)
skyliyuan
- 粉丝: 1
最新资源
- SQL Server高级查询技巧与实例解析
- Word2003长篇文档排版技巧解析
- PADS2005布局教程:掌握PCB设计精髓
- Adobe Flex技术详解:打造丰富互联网应用
- 使用Ant构建Java应用
- 基于MyEclipse+Spring的青山绿水论坛系统开发与设计
- 深入理解Hibernate:实战指南
- Ubuntu 8.04 教程:从安装到入门
- Ubuntu中文教程:从入门到编程全攻略
- Intel架构基础:软件开发者手册第1卷解析
- ASP.NET会员系统深度解析
-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电梯载客系统实例
- 识别病毒与木马:进程分析技巧揭秘
- MATLAB数字信号处理实例:理想采样与单位脉冲序列
- 中国金融IC卡电子钱包全面应用指南
- Java面试必备:JSP与Servlet核心知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