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实验:测定普朗克常量与理解量子性质

需积分: 16 4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2-21 收藏 73KB DOC 举报
"本实验是关于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量测定的大学物理实验,旨在让学生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验证爱因斯坦方程,并通过实验测定普朗克常量。实验涉及到量子力学基础,光电效应的四个基本规律,以及光子的能量概念。实验方法包括使用‘减速法’来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从而推算出普朗克常量。" 光电效应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由赫兹于1888年首次发现。它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即光不仅具有波动性,还具有粒子(光子)的特性。当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若其能量足够大,可以将金属表面的电子击出,形成光电流。实验表明,光电效应的特性包括: 1. 入射光的强度与产生的饱和光电流成正比。 2. 存在一个阈频率,低于这个频率的光无法产生光电效应。 3. 入射光频率与截止电压(使光电流消失所需的反向电压)呈线性关系。 4.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光照即产生响应。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他指出,频率为v的光子能量hv等于电子获得的能量,而电子能否逸出金属取决于该能量是否大于电子的逸出功W。根据能量守恒,电子的最大动能Km与光子能量hv和逸出功W的关系由爱因斯坦方程给出: \[ K_{\text{m}} = hν - W \] 其中,h是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W是金属的逸出功。当hv<W时,光电效应不会发生。极限频率ν0定义为光子能量恰等于逸出功的频率,对应的Km=0。 在实验中,通常采用“减速电势法”来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反向电压,使光电子的速度减慢至零,此时的电压就是截止电压U0,对应的Km可以通过U0计算得出。通过测量不同频率的光产生的截止电压,可以绘制U0-v图,根据线性关系得到ν0,并进一步计算出普朗克常量h。 实验步骤通常包括准备光电管,调整光源,设置合适的光强和频率,测量光电流,以及通过改变反向电压观测截止电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精确处理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光电效应的物理原理,验证爱因斯坦的理论,并实际测定普朗克常量,从而深化对量子理论的理解。此外,实验也强调了光电器件在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光学信号处理、夜视设备、电视、有声电影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