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层次与价值:告别炫技,回归实用

0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572KB PDF 举报
"设计追波风"这一概念源于2013年底Intercom的产品VP Paul Adams在其官博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揭示了网络设计社区中存在的一个现象:设计师倾向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炫技的作品,追求表面的美观和关注度,而非深入理解产品的逻辑和实用性。文章指出,真正的优秀设计应当超越炫技,从更高层次出发,关注产品的功能性、用户体验和业务目标。 Paul Adams观察到,尽管像Ryan Singer和Julie Zhuo这样的业界领袖通过高质量的文章推动着设计水平的进步,但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在Dribbble等平台上过度关注作品的视觉吸引力,导致设计水平的倒退。他们过于追求所谓的"追波味儿",即作品在外在形式上追求独特和流行,忽视了产品功能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的完整性。设计师们沉迷于界面设计的细节,如界面轮廓、色彩搭配,却未能解决用户实际问题,也未充分考虑产品的整体业务体系。 文章提出"设计的四个层次"理论,强调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表现,更应包括解决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和驱动业务价值。设计者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当我想做什么时,我能做什么"(when I want to, then I can...),确保设计不仅是美观的,而且能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 "追波风"现象反映了当今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领域的两面性:一方面有高质量的创新指导,另一方面又存在过于注重表面功夫的倾向。作者希望引发对追波价值的重新审视,倡导设计师回归到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产品进步的根本上来,而不是仅仅为了炫技和获得关注。无论是在社交应用、金融软件、电商网站还是天气应用中,设计者都应该将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置于首位,避免设计陷入同质化的"追波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