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牧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氮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

0 下载量 1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62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固定轮牧时间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速效氮空间分布的影响。作者卫智军教授及其团队以内蒙古自治区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背景,该草原在实施固定轮牧模式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变异分析、地统计分析和分形理论,以深入理解这种管理模式对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首先,研究发现,随着轮牧时间的延长,土壤速效氮含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表明定期的放牧活动可能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氮素循环和生物利用效率。这可能是由于轮牧促使草地上植被更新,促进根系对深层氮素的吸收和释放到表层土壤中。 其次,土壤速效氮的空间异质性得到了关注。研究发现,空间自相关尺度在固定轮牧时间下有所减小,这意味着氮素的分布更加均匀,但同时,土壤速效氮在不同区域间的差异(单位均值上的差异)有所降低,表明固定轮牧时间可能导致氮素在空间上的动态平衡。 特别地,中期放牧区(RG4)显示出独特的土壤速效氮分布特性,可能暗示着较高的空间分布复杂性,即在这个区域,氮素的积累和流失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地形和气候条件等。 然而,研究结果也提示,对于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单纯依赖固定轮牧时间可能并不适宜,因为长期的固定模式可能会忽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然周期和动态变化,从而影响土壤营养的可持续利用。 最后,论文将研究成果归类于草地生态与管理领域,强调了固定轮牧时间对荒漠草原土壤肥力管理的重要性,并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应灵活调整轮牧策略,以更好地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保持土壤速效氮的适宜分布。 关键词“草地生态与管理”、“固定轮牧时间”、“荒漠草原”、“空间异质性”和“土壤速效氮”揭示了这篇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和焦点,对于理解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和土壤养分管理的科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