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原理与应用详解

需积分: 34 0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8.88MB PPT 举报
压电陶瓷产生压电效应的原理主要基于其晶体结构中的电畴行为。在无外电场时,这些电畴分布杂乱,相互抵消,导致材料整体呈中性,极化强度为零。然而,当外部电场作用于陶瓷时,电畴会沿着电场方向排列,形成极化状态。这种极化在去除外电场后仍会残留一部分,称为剩余极化,具有一定的矫顽力,即使没有外电场,它们仍有趋向于原来极化方向的趋势。 当施加外部力时,电畴的界限移动,使得极化强度增加,材料表面产生电荷,表现出压电效应。这个过程通常在高压1至4千伏每毫米的电压下进行,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如几个小时,以实现完全的极化状态。压电陶瓷的这一特性使其在传感器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测量力、压力等力学参数时,能够将力的微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输出,从而实现对物理量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关于传感器原理的教学和参考资料非常丰富。例如,《传感器》这本书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强锡富主编,第三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压电陶瓷和其他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此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和《当代测试技术》等书籍也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参考,它们涵盖了测试技术的广泛内容,包括各类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如机械测试法(如应变片测量力),光学测试法(如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测量光学参数),以及电测法(通过电阻、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参数)。 各种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机械测试法虽然简单直观,但由于其惯性大和摩擦的存在,更适合静态测量,而光学测试法则精度极高,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压电陶瓷传感器因其特有的压电效应,结合了机械和电学的优点,成为现代工业和科研领域不可或缺的元件,尤其在微型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