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教程:数据管理三大阶段详解

需积分: 29 1 下载量 8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1.47MB PPT 举报
数据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是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 **人工管理阶段** 在早期,数据管理和程序是紧密关联的,没有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数据通常与程序代码混杂在一起,这导致了数据的维护和检索效率低下。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较低,且数据冗余度大,不易于管理和更新。 2. **文件系统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软件开始介入数据管理,出现了文件系统,将程序和数据分离。尽管这一阶段提高了数据的组织性和一致性,但数据仍然存在大量冗余,不同文件间缺乏直接的联系,查询和更新操作较为复杂。此外,数据之间的依赖性不强,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控制有限。 3. **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数据管理的显著提升。在这个阶段,数据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数据冗余被有效减少,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实现对数据的集中管理和操作。DBMS负责数据库的定义、操作和维护,包括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表(DDL),以及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DML)。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DB2、Informix和SYBASE成为主流,它们以表格形式组织数据,支持关系模型,提供了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保障。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例如Oracle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如SQL*Plus,进行操作。登录到一个实例(例如,%telnet200.1.1.115,用户名/口令:oracle8/oracle8),并切换到scott用户权限后,可以执行一系列SQL命令来查看表结构(如`desc emp`)、显示用户表(`select table_name from tabs`)以及查询数据(`select * from emp`)。基本的数据类型包括CHAR、VARCHAR2、LONG、NUMBER等,这些数据类型定义了字段的长度和精度。 总结来说,从手工管理到文件系统,再到数据库系统,数据管理经历了从混乱到有序、从低效到高效的转变,而Oracle数据库作为关系型数据库的代表,为高效、安全的数据管理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技术。学习和掌握这些阶段的知识,对于理解和应用数据库技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