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外延技术:材料规范与集成电路制造

需积分: 34 1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4.46MB PPT 举报
"该文主要介绍了硅外延材料的技术规范,包括外延层的掺杂剂类型、晶向、电阻率、厚度、堆垛层错密度、滑移线、表面质量、冠状边缘、点缺陷等多个关键参数。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外延的基本概念,如外延工艺的分类(气相外延、分子束外延等)以及同质和异质外延的定义。" 硅外延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重要工艺,它涉及到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与衬底晶向一致的单晶层。外延层可以具有不同的掺杂类型和电阻率,例如P型或N型,并且可以用于创建n/n+、n/p或n/n+/n+等结构。在微电子工艺中,外延层的生长温度远低于硅的熔点,确保了材料的晶体完整性和器件性能。 在外延材料的技术规范中,关注的主要参数包括: 1. 掺杂剂:外延层可掺杂硼(P,P+)或磷(N,N+),以控制其导电性。 2. 晶向:外延层通常沿<100>或<111>方向生长,保持与衬底相同的晶体取向。 3. 电阻率:根据不同的外延炉直径和类型,电阻率有严格的范围,如批式100mm到200mm直径的外延片,电阻率的均匀性要求在±2%至±8%之间。 4. 厚度:外延层的厚度控制在3-100μm(批式)或0.1-20μm(单片),允许的均匀性误差在±2%至±3%。 5. 堆垛层错密度:要求低至10/cm²,以减少晶体缺陷。 6. 滑移线:限制总长度和总长度比例,以保持晶体的完整性。 7. 表面质量:不允许存在雾、划伤、凹坑、桔皮、裂纹、鸦爪、崩边、异物或背面沾污等问题。 8. 冠状边缘:表面凸起物的高度不超过外延层厚度的1/3。 9. 点缺陷:遵循SEMI标准进行检测,确保高质量。 外延工艺主要有气相外延(VPE)、液相外延(LPE)、固相外延(SPE)和分子束外延(MBE)。气相外延是硅工艺中常用的,因为它能精确控制薄膜厚度、杂质浓度和晶格完整性。同质外延和异质外延则根据外延层和衬底材料是否相同来区分。异质外延需要考虑衬底与外延层之间的相容性,包括化学反应、热膨胀系数和晶格参数匹配,以减少界面缺陷和应力。 异质外延生长时,由于晶格参数的不匹配,可能会导致应力释放和界面缺陷,有时在很薄的外延层中会形成赝晶结构。失配率是衡量这种不匹配程度的指标,其计算涉及外延层和衬底的晶格参数。通过控制生长工艺,可以优化这些参数,以实现高质量的异质外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