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单晶硅陷光结构:化学腐蚀工艺的关键参数研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54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单晶硅绒面减反结构制备技术的研究,由郝子恒、王国政、端木庆铎和杨继凯四位作者合作完成,他们的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1107027)的支持。这项工作对于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优化表面陷光结构可以显著降低太阳光的反射率,进而提升光电转换效率。 研究者们聚焦于化学腐蚀方法来制备绒面结构,特别关注异丙醇(IPA)的浓度、腐蚀温度以及腐蚀时间等因素对最终形貌的影响。他们选择2wt%的氢氧化钠(NaOH)和12wt%的异丙醇混合溶液,通过精确控制在80℃的腐蚀条件下进行50分钟的处理,结果显示这种方法能够得到尺寸小且分布均匀的理想绒面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有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性能,而且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具有实际价值。 文章的作者郝子恒,作为硕士研究生,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成像电子器件与系统,而王国政教授则是一位副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专注于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他们的合作为单晶硅表面处理技术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践经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了细致的表面观察,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为后续的优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工艺参数。此外,文章还引用了中图分类号TM914.4+1,表明其研究内容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光学特性研究,特别是针对单晶硅的表面抗反射特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理解并优化单晶硅的绒面减反结构制备技术,为提升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效率提供了一种实用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