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规则挖掘的探讨:强关联规则的局限性

需积分: 30 3 下载量 8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1.03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讨论了强关联规则在大型数据库挖掘中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强关联规则的批评。关联规则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寻找频繁项集之间的有趣模式,常用于购物篮分析、分类设计和捆绑销售等领域。一个经典的案例是“尿布与啤酒”,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超市发现购买尿布的顾客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同时购买啤酒,从而优化货架布局,提升销售额。 关联规则挖掘的基本概念包括项集、事务和事务标识符。项集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集合,如I={i1, i2, ..., in};事务是包含项的集合,每个事务都有唯一的标识符TID。关联规则是一个蕴涵式,形式为A => B,其中A和B是项集,规则的支持度(support)表示在所有事务中同时包含A和B的比例,而置信度(confidence)是包含B的事务中包含A的比例。 在例子中,Aggarwal & Yu指出了一种错误的强关联规则:打篮球 => 喝麦片粥,虽然其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为40%和66.7%,但其实这个规则并不准确,因为全学生群体中喝麦片粥的比例更高。相比之下,打篮球 => 不喝麦片粥的规则虽然支持度和置信度较低,但其准确性更高。 购物篮分析是一种利用关联规则的方法,通过对顾客购买的商品进行布尔向量表示,找出商品间的关联模式。然而,这种表示方法可能会丢失某些信息,如购买顺序或数量。为了评估规则的兴趣度,通常使用支持度和置信度作为度量标准。支持度越高,表示规则在数据集中出现的频率越大;置信度越高,表示规则的可信度越强。 关联规则挖掘的目标是找到满足最小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的规则。例如,如果最小支持度设置为60%,最小置信度为2%,那么挖掘出的规则必须在至少60%的事务中出现,且其关联性至少有2%的可信度。这样的规则对商业决策和市场策略制定具有实际价值,如进行商品捆绑销售或制定个性化推荐。 关联规则挖掘是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揭示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但它也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强关联规则,以及充分考虑规则的精度和实际意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业务理解来解释和利用这些规则,以实现更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