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与德国工业4.0:纵向集成的比较与探讨

需积分: 40 12 下载量 16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6 收藏 4.5MB PDF 举报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旨在通过信息化技术推动工业化的升级转型。本文主要探讨了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与中国的两化融合评估规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工业4.0”是德国提出的一种智能制造模式,其核心在于建设一个物理系统网络(CPS),并实现三大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侧重于企业间的协作,通过信息网络整合价值链,提供实时服务;纵向集成则关注智能工厂内部的网络化制造,实现个性化定制;端对端集成强调在价值链全程的数字化整合,以实现最大程度的个性化生产。 中国的两化融合评估规范,同样聚焦于集成,包括管理与控制集成、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产供销集成以及财务与业务集成,这些集成旨在构建高度网络化的制造体系,支持个性化、精益化和绿色化的生产模式。此外,两化融合还强调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上的跨企业协同创新,这是对“工业4.0”纵向集成的一种深化和具体化。 两化融合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对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视。从2017年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来看,这一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持续推动两化融合,不仅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也是为了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要求,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和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为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报告中提到的寄语和专家观点,强调了两化融合的战略意义和持续性,指出它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社会福祉有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纵向集成”作为“工业4.0”的关键概念,与中国的“综合集成”理念有共同之处,都致力于打造智能、灵活和个性化的制造环境。两化融合评估规范通过具体的集成路径,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工业4.0”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全球制造业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