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器构造原理:局部存储分配策略与运行时管理

需积分: 50 72 下载量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2.05MB PDF 举报
"局部存储分配策略-华为云服务初级认证hcia cloud service h13-811已过题库" 在编程和计算机科学领域,尤其是编译原理中,局部存储分配策略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这涉及到如何在程序运行时有效地管理和分配存储空间,以支持过程(函数)的执行。在《局部存储分配策略》这一章节中,重点讨论了如何为运行时过程的一次活动——即过程调用——提供必要的存储空间,包括可执行代码和存放信息的活动记录。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过程的递归特性。递归过程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可能导致同一过程对应多个活动,每个活动有自己的数据对象。这种特性影响了存储分配策略,因为它需要处理不同层次的递归调用中的变量和数据对象的对应关系。 影响存储分配策略的语言特征包括: 1. 过程是否允许递归:递归会影响存储空间的需求,因为每个递归层次可能需要独立的存储区域。 2. 局部变量的保留:当过程返回时,是否保持局部变量的值,这决定了存储空间是否需要保留或重新分配。 3. 访问非局部变量:如果过程可以访问全局变量,那么存储分配需要考虑如何协调局部和全局状态。 4. 参数传递方式:按值、按引用还是其他方式传递参数,都会影响存储分配和数据复制的需求。 5. 过程作为参数:如果过程可以作为参数传递,那么存储分配需要考虑过程的封装和调用。 6. 过程作为结果:过程的返回值若为另一个过程,存储分配要考虑过程的封装和生命周期。 7. 动态存储分配:程序能否在运行时请求新的存储空间,这涉及到堆管理。 8. 显式存储释放:是否需要程序员明确释放存储,这涉及垃圾回收机制。 局部存储分配策略的讨论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概念:理解语言如何定义和处理存储分配,例如,C语言中的栈和堆分配。 2. 活动记录的数据安排:每个过程调用对应的活动记录(也称为栈帧)如何在内存中组织。 3. 重叠分配:对于并行或嵌套的程序块,如何高效地复用存储空间,如尾递归优化。 在《编译原理》这本教材中,作者陈意云和张昱详细阐述了编译器构造的各个方面,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书中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命令式编程语言,还讨论了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语言的实现技术。此外,教材结合了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语法制导的定义和属性文法、类型论和类型系统等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 这本书适合用作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教材,对软件工程师来说也是重要的参考书。学习编译原理不仅可以增强对编程语言设计和实现的理解,还可以提升在程序调试和问题解决上的能力。编译技术的原理和技术也能应用于一般的软件设计,甚至在软件安全、程序理解和逆向工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教材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形式化描述技术(如语法制导定义)来描述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并注重对编译原理的宏观理解和整体把握。